———對話啟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梅萌
記者:近幾年,您在多種場合,反復提及有一個夢想,就是要在啟迪科技園培育出我們國家自己的世界一流企業。您為什么如此執著于這一夢想? 梅萌:這是兩個層面的問題。我們應該看到,小到一個科技園,大到一個國家,只有當創新創業企業與世界一流企業和諧相處時,其創新生態才是完整健康的。美國硅谷之所以成為美國乃至世界高科技發展的引擎之一,重要原因就是這里有一個良好的創新生態,不僅僅擁有上萬家具有創新活力的中小型高技術公司,也有思科、英特爾、惠普、朗訊、蘋果、雅虎、谷歌、甲骨文等眾多世界一流的大公司。這些大公司掌握著核心技術,在市場上擁有絕對話語權,能夠制定行業標準,引領發展趨勢,從而保證硅谷的技術創新走在世界前列,為企業帶來超額利潤。
記者:對一個國家來說,世界一流企業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了。
梅萌:是的?v觀當今世界,企業競爭力已成為國家競爭力最重要的體現,任何一個強大的國家都有若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一流企業。數據顯示,目前世界上6萬多家跨國公司擁有世界GDP的十分之一以上,占世界出口額的三分之一,控制了世界技術轉移的90%、投資的80%。而這些企業的競爭力很大程度來自于重大的技術發明。電話出自貝爾,汽車出自福特,飛機出自波音和空客,計算機領域的革命性技術分別出自IBM、英特爾和微軟等。
記者:啟迪科技園內能培育出世界一流企業嗎?
梅萌:這也要從兩方面來看,一是可能,二是必須。為什么說可能?首先,啟迪科技園以清華科技園主園區為代表,多數的硬件環境已經是世界一流水平,并擁有比較成熟的“四聚”發展模式;其次是這些園區引進了一批世界一流的大公司;第三是已經聚集了一大批世界一流人才;更重要的是,這里有一批創業企業擁有的核心技術是世界一流的。有了以上這些世界一流,我們覺得這里應該走出世界一流企業,我們的這個“園”才算真正畫“圓”了。
記者:必須指的是什么呢?
梅萌:我國到2020年要建設成為創新型國家,這是需要一批擁有核心技術的世界一流企業來支撐的。而我國的現實是,長久以來科技活動和科技資源主要集中在大學和科研機構,理應成為技術創新主體的企業科研力量卻很薄弱。數據顯示,在我國的2.8萬多家大中型企業中,擁有研發機構的只占25%左右,約75%的企業沒有一個專職人員從事研發活動。因此,我們的當務之急就是要推動大學和科研機構的科技成果產業化,使之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。這為聚集了各種科技資源的科技園提供了用武之地,這也是我們必須擔當的社會責任。
記者:科技園首先要著力解決什么問題?
梅萌:目前,中國還沒有形成培育大型、尤其是世界一流企業的市場環境和條件。與美國等發達國家不同,中國社會的服務體系目前還不夠完善,無法像硅谷等世界級創新中心一樣,為創新創業企業提供實現跨越式發展所需的融資、法律、知識產權等各種服務。因此,啟迪科技園要著力打造“政產學研金介”一體化平臺,有效聚集各類創新資源,在政產、產學、產產、產金、產介等創新資源之間搭建橋梁,為企業營造適合不同發展階段的創新環境,提供全過程全方位的專業服務。
記者:您認為,世界一流企業技術創新的方式主要有幾種模式?
梅萌:企業的技術創新方式大致可以分為3種模式:一是依靠自身的研發力量,進行自主研發,其典型就是微軟公司,它每年用于研發的經費達八九十億美元;二是并購創新企業,以小企業的生機和活力不斷補充創新源泉,其典型是美國思科公司,近10多年它收購了上百家公司;三是走新型產學研結合的道路,中國的絕大多數企業都采用這一方法。
記者: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已成為大家的共識,您為什么認為買是一種可行的方式?
梅萌:此買非彼買。我說的是并購創新企業,指的是把整個公司買進來,人才和技術全部都買下來了,核心自然在。但是,若只是簡單的買技術,當然買不來核心技術,核心都賣給你了,他還吃什么?思科在業界享有“并購發動機”的美譽,成功的收購策略是其高速成長決定因素。今后,我們將聯合一些創投公司、投資銀行等中介機構,通過重組并購等資本手段,讓若干小企業發展成為中企業、若干中企業迅速成長為大企業。